2024/08/05
📍台中國家歌劇院
1920年代是美國報業開始萌芽,也是人們生活開始被媒體大入侵,「名聲」成為資產的時代。
即使身在監獄,只要上了頭版頭條都能夠一夕之間成為名人,有經紀人安排巡迴演出,但是也不要忘了,只要一夕之間有另外一個登上頭版,那麼一天所累積的名聲資產,也可能就歸於無有,一天到富翁一天窮死鬼。
換作今天,就是網紅追求的流量和人們追求的讚數跟分享數吧!
當人類的生活自我價值、是非對錯已經開始被媒體主導,人的價值和人際社會互動的原則全部被媒體來決定,一夜之間罪人有可能成為名人,那麼真理何在呢?殺人無論動機,只要會訴說故事,都可以是「正當自衛無罪」,唯一被送上絞刑台的是語言溝通能力不佳,不會說故事的匈牙利女人,真相不重要,會說故事才是重點,如何敘述,可以讓事情有不同的「事實」產生。
「芝加哥」一開始就跟觀眾說明了,這是一個關於謀殺、貪婪、性、私通以及司法腐敗的故事,也是貼近你我真實生活的一齣戲,新聞講究真實而如今真實,因為媒體與社會權力結構已經不可得,而人性微弱的善良,透過媒體的萬花筒,更使人更看不清何為真何為假?唯有不相信眼見、不相信耳聽,而用內在感官不斷反覆追問和思考,才有可能得到真相。
身處社群媒體時代,日常故事除了殺人情節,沒有比芝加哥不精彩,每天短影音最吸引人的也是偷窺別人的生活,自己的真實生活已經不能滿足,而必須倚靠大量他人活出的假象來餵養靈魂,一日復一日餵食量與日俱增。
活得真實,相信自己似乎是更加遙不可及,究竟文明是進步還是使人脫離人的本質呢?
我懷疑。
#感覺是派了二軍來台灣演出#倒是很期待台灣有一個像這樣子氣氛的老派爵士樂的現場演奏常態點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