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思想啟 2021 七月號
三級防疫警戒延長到7/12日,你的反應如何?
這段期間我觀察身邊企業主的反應,大致可以歸納成以下三種:
一、哭爸哭媽(怨天尤人)
從五月中疫情上升開始,生意一受到衝擊,立即呼天搶地,每天以各種理由怨嘆華航、怨嘆政府、怨嘆員工、怨嘆業主。人就是這樣,只要有人可以怪罪,就可以躲避自己必須面對的問題。只要自己不必面對,推給各種自己無法做決定的狀況,那任何的結果就都不是自己造成的,(是別人決定,我來承擔後果)。所以無論何種狀況,都可以找到抱怨的對象和狀態。成為負能量發射站。
這樣的業主或朋友,避之惟恐不急,能閃多遠就閃多遠。這種負能量跟COVID-19一樣具有高度傳染力,讓人整個心思意念和情緒都會受影響,無法有任何產值。
二、一二三木頭人(能躲就躲)
「因為疫情來了,所以我們這件事要暫緩」
「因為疫情來了,所以我們暫不討論」
「因為疫情來了,所以案子要停了」
當然不是說,疫情來了,還不知變通,按照原訂計畫做。疫情來了,世界都變了,必然要改變計畫啊。這些當然都要考慮,但是這裡我想提出來的是「心態」問題。
世界進入疫情已經是2020年初迄今一年半,台灣這段時間因為疫情控制得宜,我們才能活在「疫情下」的平行宇宙,過著好像沒有疫情的「正常」生活。但是,世界早就變了,疫情已經是「常態」,疫情不會過去,疫情造成的改變,會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以「疫情來了」不是影響決策了原因,而是,從頭到尾,都只是把「疫情」當成一個營運拖延決策的藉口。
「疫情已經來了,我們必須改變⋯⋯」
「疫情已經來了,我們必須要成為⋯⋯」
「疫情已經來了,我們必須做到⋯⋯」
積極的人,談的都是「行動」,不願意面對現況的人,談的都是「如何避免」。
面對這樣的人,建議要「放生」他們,把自己人生和事業的主導權,放在他們手中,不知道要拿回自己的力量,只想追求一個「想像中的安全」,這樣的人成不了大事,慢走不送,是我給大家對待他們的建議。
三、蛙人(匍匐前進)
第三種人,我稱為「蛙人」。身為眷村二代,成長受到軍教片洗禮,印象中對於海軍陸戰隊兩棲偵搜專長班(蛙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克難週最後的課目「天堂路」。學員們聽從各站教官指示,在尖銳的咕咾石上完成指定動作才能獲陸戰隊指揮官贈頒蛙人臂章,展現陸戰隊「不怕苦、不怕難、不怕死」之三不怕精神。能夠撐到克難週的學員,則要發揮這段時間的所學,經過連續且密集的鑑測,包括蛙人操、夜間長跑、海上操舟、武裝頂艇行軍、夜間海上武裝長泳,每樣都會對學員體能和動作確實與否進行終極考驗。
要完成指定動作得承受極大的考驗,爬過尖銳的咕咾石皮肉綻開,汗水和血水混在一起的畫面,只要看過一次,就讓你一輩子也忘不了,更佩服這群蛙人弟兄們的勇氣。(聽說最近女性們也加入挑戰的行列)
就是這種明知道天堂路艱辛,深吸一口氣仍然趴下去,含著淚、咬著牙,匍匐前進,每一步都不知道還能不能有力量爬出下一步。這樣的企業主,就是這段時間我們全力以赴,傾全力要協助的企業。不是因為他一定會成功,或是他更有獲利機會,而是只有秉持如此精神的企業,才能夠有機會挺過這一次甚至下一次與每一次的挑戰,這才是真正的企業家精神。
把疫情當成「彎道超車」的機會
我們公司6六月的會議中,我與同仁討論幾個重要的議題:
- 如何在疫情下,拉大競爭差距,將公司再往上推一級?
- 疫情下我們有哪些服務的內容與方式需要修正?或是增加哪一些服務?
我們和業主的生意沒有受影響嗎?當然有,大多數的業主都受到不小的影響,尤其餐飲和服務業接連重挫。
我們不擔心疫情的變化嗎?當然擔心,但是我們不把注意力放在我們不能解決的事。
當很多企業忙著紓困的同時,我更希望把更多注意力,聚焦在我們如何藉此提昇,而非等著補助或是被動等待疫情過去。
如同,一個餐飲業朋友對我說的:「這一波疫情,就像是餐飲業界的黑暗期,但是黑暗終究會過去,我們要做好準備,期待黎明到來的那天。」
信心就是對所盼望之事的把握,是看不見之事的確據。
Now faith is confidence in what we hope for and assurance about what we do not see.
~聖經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