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思想啟 2022 四月號
過去一整年,協助一個品牌重新思考品牌定位,後來找出他們的行銷槓桿支點是「片刻童真」。在忙碌的都會生活中,藉由一碗芋圓的甜品時光,找回自己內在最純粹的童真,放鬆一下,吸一口氣,再出發。
有童真者進天國
單純、有夢想、無所畏懼、快樂、創意、放鬆、自由、天真、保有自我。當人長大之後,似乎愈回到上述的狀態,就能活的愈開心,工作的表現也能更好,所有創業家幾乎都擁有上述部分特質。
四月又到兒童節,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要怎樣才能找回這一份存在於人人心中,簡單卻又珍貴的「片刻童真」。
大人世界中最具知名度的兒童,莫過於法國作家安東尼.聖修伯里(Antoine de Saint Exupery)於1942年寫成的著名文學短篇小說——《小王子》。這本書全球銷量超過五億冊,是迄今全球銷量僅次於《聖經》的世界經典名著,可見受到全世界人們喜愛的程度。書中非常有名的一句名言是沙漠中小狐狸的那句話:「用心靈才能看清事物本質,真正重要的東西是肉眼無法看到的。」孩童有一種特質,能突破外表,一針見血地,點出事物真正重要的本質。
另一個全世界最用力推廣要找回童心的,就是也超級愛講故事的耶穌。聖經中記載,耶穌的門徒有一次問耶穌說:「天國裡誰是最大的?」耶穌回答他們說:「問題不在於『誰比較大』或是『誰比較小』,而在於『能不能』進入天國。」祂說:「進天國最重要的條件就是,你要『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這裡很明顯地,門徒想要耶穌比大小,但是耶穌卻回答,進天國這一局,不比大小,而比特質。有這個特質者「IN」, 無此特質者「OUT」。門徒們一頭霧水,我們都長大成人了,要怎要才能變回小孩?這裡耶穌說的其實是要改變我們的「心」,而非我們的年齡或樣態。
大人和小孩的差別
大家是否觀察過,大人和小孩有哪些差別?
小孩吵架轉眼和好
大人一言不合,老死不相往來
小孩對於喜歡的事,從不想後果
大人對於要做的事,老計算成本
小孩不怕得罪人
大人害怕得罪人
小孩不管責任、義務、名分
大人為錢、名、利,肩上承擔所謂的「社會責任」
人人都想放下這些大人世界的羈絆,每天過著天真無憂的日子,然而,要怎樣才能做到呢?耶穌給的具體策略是「回轉」。聖經中耶穌是這樣回應具體執行方法的:
「當時,門徒進前來,問耶穌說:『天國裏誰是最大的?』耶穌便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所以,凡自己謙卑像這小孩子的,他在天國裏就是最大的。』」(聖經馬太福音18:1-5)
回轉的目的是要「謙卑」。啥?謙卑才能當小孩?其實簡單來說就是放下「自我中心」(我個人的白話文就是:不是什麼都是以「我」當主詞)和學會「倚靠」(我個人的白話文是,我這裡也許沒有資源,可是天父那裏什麼都有,一切萬有都是祂的)。
一個小孩不會天天問父母:
「媽,你會幫我預備午餐嗎?你會幫我預備晚餐嗎?」
「爸,我要上學,我走不到,你會載我去嗎?」
為何不需要問?因為他知道父母因為愛他,一定會預備,他一點都不需要擔心,所以是連問都沒必要問。
各位是否假日在公園看過這種畫面:小孩跟朋友玩溜滑梯、玩沙坑,玩累了,滿頭大汗回到父母身邊,喝了口水,又繼續回去場上繼續玩,這就是小孩的日常。全副力氣在遊戲,心中不擔憂其他的事情,因為他知道父母就在身邊看著他,他需要什麼,父母都預備好了,他渴了,回去喝水;餓了,回去吃點心;起風了,媽媽會給他添衣服,這個畫面就是「單純信靠」,只有這樣才能放下一切的憂慮。
當我們長大了,人們說,我們一切要獨立自主,承擔責任,自我負責,但是到社會晃盪一圈卻又發現,人最可貴的是必須保有童真,甚至不回轉像小孩,都不進天國了。找回童真的心,才能讓自己的本質不斷凸顯出來,不被外在的假象蒙蔽。
童真就是不自我、不憂慮
大人每天要有15分鐘認真當小孩,孟子也說:「為大人者,不失赤子之心」。小孩子的最大特色之一,就是孩子不憂慮,他們在父母的呵護關懷中,有絕對的安全感。無論在任何危險或是困難的環境中,仍然信賴父母的保護與照顧。
當人長大失去這種單純的心,我們的心變得複雜,不單純,為許多事想很多,憂慮很多,擔心「未來」怎麼辦?「不夠」怎麼辦?「沒有」怎麼辦?是不是所有我們煩惱的事都跟「未來」、「不夠」、「沒有」這三個詞有關?最近我和女兒討論很多事情最後的結論經常是,我們當基督徒真的很幸福,我們不是靠自己,靠得很累,而是一切都知道上帝會預備,我們可以安心地把自己的人生交給祂。不是沒有困難,不是沒有挑戰,不是沒有無助的時候,但是就像遊樂場邊玩累的孩子,只要看到場邊父母一直在那,就讓人感覺安心,可以立刻跑過去,享受父母為我們預備的一切。
祝福每一位大人,兒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