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監思想啟 2022 六月號
2019年的五月29日,我搭到一位未來計程車司機,他請我寫下給三年後自己的信,他會在三年後的同一天寄給我。三年後,他真的做到了!我打開信,當時寫下:
給未來的麗蓉:
三年後你會在全世界工作
和不同的人事物相遇,
創造屬於你的精彩人生
~2019/5/29
我深信,我能走到全世界,和不同的人事物相遇。
想像一下:週一早上的週會,一起開會的人,除了實體也有線上參與的夥伴,不只是台灣人,還有德國人、英國人、日本人等來自世界各地的同事(或是在世界各地的台灣夥伴),而台灣團隊裡頭也有客家人、原住民;員工聚餐時,大家帶來自己的伴侶,有同志,有跨性別,彼此討論著生活的體驗和美好,這難道是夢想嗎?我認為不是,這應該是我很快就有機會親身經歷的狀況。
上週五EMAA學程的線上課程,曾任紐約市立大學(The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布魯克林學院(Brooklyn College)表演藝術管理藝術碩士學位學程教授暨前主任,現任中山大學「劇場藝術學系」約聘教授的Tobie教授(Tobie S. Stein, Ph.D.),在線上課程特別以她長期關注的多元融合EDI(Equity、Diversity and Inclusion 平等、多元、共融)相關主題,與同學進行交流。Diversity and Inclusion(多元共融),是近幾年國外企業及研究上,一直在提倡的新職場文化。也就是強調在職場上,尊重且保有每個人的差異性,同時在多元性的基底上,提升個人獨特性所能帶來的價值。Tobie教授最後告訴我們,其實EDI的核心價值就是要促成每一個團隊成員,都被認同且被平等接納為團體的一份子。
我在課堂上也分享了我在公司經營中第一線經驗:2022年起,我們公司週休三日,病假、事假不扣薪,年假無上限(需取得公司同意工作安排)。每年員工都要提出個人年度成長計劃,年度成長計劃不是只需要提升工作上的能力,而是從「自己」全人成長的角度,需要設定哪一些目標。因此有些人會針對運動、語言、生活休閒、品味、旅行,甚至人際互動的能力提升等等。這一些目標訂出來之後,我會詢問同仁,要達成這些目標需要公司或者同仁提供哪一些資源協助你?例如,需要給你更多的假期?需要讓你調整工作的彈性時間?需要給一些經費補助?個人成長目標的達成,不是只有靠個人,更是可以透過團隊跟公司的資源全力協助。
大家可能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公司成長的目標不直接跟工作需求連結呢?因為我認為,美門存在的目的是要透過行銷的專業,幫助我們的業主將他的產品或服務推送到世界,經由這些優質的產品跟服務讓世界變得更美好。對同仁而言,我更期許他們可以因為在工作中,成為一個更好的人(a better ME)。因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也才能為這個世界帶來美好的祝福。從這個觀點來看,美門、同仁與業主,三者是同享了一個共同的願景:那就是讓世界更美好。
Tobie教授聽到這裡問:「這樣你們公司的員工應該都待很久,不想離開公司是嗎?」
我回答:「其實我這樣做背後的目的,並不是要讓員工在公司服務很長時間或捨不得離開這個環境。因為當他的自我被發展出來,他知道他的人生下一步要到哪裡去,就可以很明確的踏出下一步。」
這樣子很浪費公司資源嗎?連我媽媽也常常這樣問我,這樣會不會把公司變成了一個行銷教育訓練中心呢?是不是變成幫別家公司培養員工呢?
如果我的人生目標只是要讓「我的公司」發展好,那可能就會有這個疑問;但是,如果我的人生目標是要讓每一個人的生命被成全,透過來到美門這段時間,成為一個更好的自己,那這個問題就似乎不存在了。
也因為這樣,我通常不太計算投資在同仁身上拓展生命的成本。舉個簡單的例子,最近公司剛搬新的辦公室,從知道新辦公室進出需要門禁卡之後,我就盤算著要帶同仁親手製作自己的皮套卡。感受頭層牛皮、愛馬仕雙針手工縫線法,皮革工坊的手作空間氛圍,讓同仁五感打開,開拓他們對生活更多的感受,是我認為每一位從事品牌工作者每天都必須要學習的功課。上個禮拜五,公司全體同仁一起去製作手工皮件,全部的費用由公司支出,連下個月就要結束實習的實習生都讓他一起參與,完成的作品,也直接歸屬於他。這是一種「過度」的投資嗎?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對當事人可能是一種大方,但對我而言,我不是對他大方,這是我在回應宇宙給我的豐盛。能夠很自由地運用上帝所給我的資源來經營公司,而且不受限於這個世界給我的想法或眼界的限制,就是一種經營上的喜悅與滿足。因此,每天早上我以非常雀躍的心情去工作,面對資源不足,我也相信上帝當然會照管我的需要而不至於害怕恐懼,人生還有比這更快樂的事情?
真正的EDI不只是推動企業友善program,也不是努力達成指標,只為求得政府或是輿論的肯定,更不單單是企業品牌加值的手段。而是因為自我內在的自信與平靜,能夠發現其他生命被賦予的獨特價值。
讓每一個來過美門的人,都成為獨特而美好的自己,這就是美門的人資最高原則,也是我落實平等、多元、共融的目標。
「只要存心謙卑,各人看別人比自己強。」— 聖經 腓立比書2章3節